核心摘要
北京大学环境经济学与政策研究小组(EEPS)的最新研究,通过系统整合1998至2019年间中国19项实证研究,首次通过元分析(Meta-Analysis)揭示了影响中国统计生命价值(VSL)的关键驱动因素,并提供了分情景、高可靠性的VSL参考值。该成果为精准量化环境、健康与交通公共政策的健康效益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本土化参数支持,对推动公共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科学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研究背景:为何需要评估“统计生命价值”(VSL)?
在公共政策分析中,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关键工具。环境政策带来的健康效益是其社会效益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了将健康改善(如降低死亡风险)量化为可比的经济价值,经济学家引入了统计生命价值(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 VSL) 这一关键指标。
VSL并非为特定生命“定价”,而是衡量个体为降低微小死亡风险(如十万分之一)的支付意愿(WTP)。例如,若个体愿支付100元来降低十万分之一的死亡风险,则避免一例统计意义上死亡的效益即为1000万元。因此,VSL是风险评估和公共政策制定的核心经济学参数。在发达国家,VSL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交通和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与评估。然而,在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变迁的中国,公众的风险偏好和支付意愿动态演变规律尚不清晰,亟需系统研究。
二、研究介绍:系统性元分析揭示VSL动态规律
本研究系统性梳理了1998年至2019年间在中国开展的19项采用陈述偏好法的VSL研究,运用先进的元分析方法,揭示了影响VSL估值的关键因素,并首次提出了适用于中国不同风险情景的VSL参考值。
核心发现:
分风险类型的VSL参考值(2020年币值,经CPI与购买力平价调整):
环境健康风险:470万元人民币/统计生命(95%置信区间:217 - 1020万)
交通健康风险:259万元人民币/统计生命(95%置信区间:66 - 1019万)
一般性健康风险:304万元人民币/统计生命(95%置信区间:117 - 789万)
关键影响因素:
收入水平:VSL随收入增长而显著提高,印证了“收入弹性”理论。
风险类型:公众对环境风险的支付意愿显著高于交通风险。
社会事件与风险认知:2013年是中国公众环境风险认知的“转折点”。研究发现在2013年后,中国各收入群体的VSL估值增长均超过两倍。这不仅源于收入增长,更反映了由重大空气污染危机引发的公众风险感知和政策环境的根本性转变。
三、研究亮点与价值
本研究在理论、方法与应用三个层面均具有突出价值:
理论价值:首次系统揭示了中国快速发展社会背景下VSL的动态演变规律及深层驱动机制,深化了对公众健康风险偏好的理解。
方法创新:通过336个模型的系统敏感性分析,全面检验了结果的稳健性;并严格验证了中国VSL研究不存在显著的“发表偏差”,确保了结论的可靠性。该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高标准范本。
应用价值:所提供的分情景VSL参考值,已直接应用于支撑中国空气质量标准修订的经济评估工作,为量化政策健康效益、优化政策资源配置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四、结论
本研究为中国公共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本土化健康效益评估参数,标志着中国在环境经济与健康政策量化评估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基于证据的政策制定(evidence-based policymaking),实现环境、健康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成果信息
原始文献: Wang Y, Jin Y, Zhang S, et al. Valuing mortality risk reductions in a fast-developing society: A meta-analysis of stated preference studies in China from 1998 to 2019. Soc Sci Med. 2024;115076.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77953624009250
研究团队: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经济学与政策研究小组(EEPS)
主要资助: 能源基金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北京中科测试采编自公开发表的学术研究,旨在传播科研信息,仅供参考。版权归原始研究者及出版机构所有。